此外,研究发现,在自然界中,鲎是没有什么天敌的,而且鲎本身还具有毒性,是一种不可以被人食用的生物,自然,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,鲎也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生存优势,让它们在地球上存活了4亿多年。
不过,如今鲎却成为了濒危物种,4亿多年的自然生存,都抵不过人类发现它们之后,短短几十年的时光。
在医学上,鲎的珍贵蓝色血液价值极大,它们比黄金还要珍贵,1升鲎的蓝色血液,至少能卖到10万元以上,巨大的利益驱动下,也让每年至少60万只的鲎,在全球被“强制献血”,其中我国每年对于鲎的需求,就多达20万只。
自然,即使它们繁殖能力再强,也是抵不过人类对它们这么“霍霍”的,所以,活了4亿多年的鲎,很可能在人类的原因下,就会从地球上灭绝了。
那么,鲎的蓝色血液,究竟有什么价值呢?
地球上生物种类数也数不清,为何只有鲎成为了人类的“血库”,自从发现之后,就开始被人类“疯狂抽血”?它们的医用价值究竟在哪里?
这是因为在地球现有的生物之中,只有鲎的血液中,发现了极其珍贵的“阿米巴样细胞”,这也让鲎的蓝色血液,可以对细菌起到免疫的作用,所以,从医学的角度来说,为了检测医学研发的过程中,药剂、疫苗等是否受到污染,那么,就需要用鲎的血液去进行无菌测试,这也是为何每年都有大量鲎要被抽血的原因。
此外,还有一些研究中发现,鲎的蓝色血液对于癌症,也有着一定的帮助,因此,也有不少研究者用鲎的血来研究癌症新药,所以,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,事实上鲎就开始变得“供不应求”了,而且数量越来越少。
那么,一旦鲎灭绝了该怎么办呢?
如今,鲎已经成为了濒危物种,显然,它们是无法为人类长期提供蓝色血液的,很多科研人员也是注意到这个问题,于是,一方面开始寻找可以代替鲎的其它生物,或者是研发其它的制剂,可以取代鲎的蓝色血液。
另一方面,就是在世界上,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人工的鲎养殖,希望以后都是通过人工养殖的鲎来进行血液提取,而不是继续大规模捕获野生的鲎来抽血。
拿我国来说,从2004年开始,我国就开始人工鲎的养殖了,目前整体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,而且野生鲎在我国,也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已经为了防止它们灭绝,展开了相关的保护工作。
不过,人工养殖鲎也有一个难点,就是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,在养殖的过程中,是需要完全模拟海洋生态环境的,因此,养殖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,所以,也不是很容易形成规模化、产业化的鲎养殖。
所以,长久来看,还是尽早找到可以代替鲎蓝色血液的化学制剂,才是最理想的,对此,你怎么看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